头像

2018有关中国医疗的十句实话

2018-12-24

作者:冯唐

作者:冯唐

2018-12-24

1.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中国依然稀缺。即使愿意出钱,还是买不到。

2.有质量、有服务的医疗在地球某些地方的确存在。如果愿意出钱,可以买到。中国人购买这些服务的年增速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是去治疗肿瘤。但是,这些地方不说中文,这些地方没有好吃的烤鸭、涮肉和辣火锅,这些地方没有至爱亲朋。

3.医疗服务还是社会资本投资的热点,已经出现数家管理医院床位数过万张的非公医疗集团。医疗服务还是刚需,医疗服务还是抗经济周期(经济越差,人们越有时间去看病),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流行造成医疗服务领域还是存在大量没被满足的需求。

4.资管新规和管理医院的难度造成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的热度在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相关方意识到,医疗服务不是一个很容易挣快钱的暴利行业。盖楼容易,申请牌照难;申请牌照容易,吸引医护人员难;吸引医护人员容易,吸引懂医疗、懂经营的管理核心难;吸引管理核心容易,吸引患者难;吸引患者容易,获得经营利润难;获得经营利润容易,股东获得投资回报难。

5.非公医院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但是,公立医院强大的学科优势下,非公医院如何吸引医护人员、如何吸引患者?公立医院将长期主导医疗市场,但是公立医院的定位持续模糊:公立医院就应该是公益?公立医院如何激励医生群体?公立医院如何平衡医教研?

6.移动医疗和医疗AI依旧无法躲开几个核心问题:如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谁为产品和服务付钱?付费方的动力何在?

7.实体医院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非公医院快速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可能弯道超车,快速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8.医生群体还是缺乏凭借差异化医疗技术从正规渠道获取合理收入的方式。社会舆论还是倾向于医生群体应该都是圣人和天使(尽管社会人自己并不想成为圣人和天使),倾向于医疗就不该盈利(尽管社会人自己都在市场经济中拼命盈利)。

9.走出公立医院体系的医生群体渐渐发现,他们离开知名三甲医院之后,缺乏足够好、足够多的执业地点,他们自身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品牌力量和管理能力。

10.药品带量采购试点之后,可能是全面推广。药品全面带量采购之后,可能是高值耗材全面带量采购。如果全国严格执行,很可能全面降低医保负担。问题是,医生群体实际减少的收入如何弥补?如果不弥补,医生群体的动力从何处产生?反人性的措施很少能在大范围内长期执行。带量采购会再一次证明这一点吗?

相关阅读

更多
  • 强生牵手腾讯:2022年热门赛道来了

    2022-03-07

  • A轮2.1亿!强生投资!创新软组织手术机器人来了

    2022-06-13

  • 一次性内镜独角兽,折戟港交所

    2022-03-31

  • MRI脑成像,GE医疗达成重磅合作

    2022-04-12

  • 中国独立血透中心的2018和2019

    2019-02-13

  • 美敦力骨科与神外“双智能平台”闪耀进博 跑出医疗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2-11-08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