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5-04-27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期,中南大学宣布将对湘雅医学院进行重大重组拆分,这一举措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悉,作为曾经与北京协和齐名的“南湘雅”,这所百年老校即将迎来重大变革。湘雅医学是全国高等医学教育重要发源地之一,号称“一部西医中国史,半壁江山湘雅人”,但在并入中南大学后,历经国家重点实验室摘牌、双一流学科两度落选、医科实力排名下滑等。
那么,这一举措背后透露出什么信息?在进行拆分重组后,湘雅医学院这一百年医学名校能否“自我拯救”?
01
湘雅医学院重组拆分
此次中南大学对湘雅医学院进行重组拆分,首批设立皮肤与性病学学系、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学系、精神医学学系、神经病学学系、心血管病学学系、麻醉学学系、重症医学学系、血液病学学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系、神经外科学系共10个临床学系。
据悉,这一举措借鉴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成功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通过建立38个临床学系,已成功打造了我国规模最大的临床学科教学科研体系,临床医学学科也因此获得了长足发展。
由此,中南大学希望通过类似的学系制改革,推动湘雅医学院的“教育—科研—医疗”一体化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业特色,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和学科竞争力。
据了解,学系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学院管理模式的束缚,实现学科资源的垂直整合。通过设立临床学系,湘雅医学院将能够更好地聚焦学科方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学系制改革还将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专业的医学人才。
02
百年湘雅进行学系制改革的必要性
公开资料显示,湘雅医学院始建于1914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作创办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自成立以来,湘雅医学院便以培育医学精英为使命,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余年征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湘雅医学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2000年,湘雅医学院并入中南大学成为其二级学院。这种合并模式在初期确实为湘雅医学院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合并后的湘雅医学院在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等方面表现不佳,整体实力有所下滑。
2017年6月,作为中国在医学遗传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湘雅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在科技部发布的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中,未能通过。这一事件给湘雅医学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国家级别的研究机构被摘牌,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彼时有报道指出,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源头供给不足,可以想象,后面带来的问题就是科研产出匮乏和人才建设的落后。
2022 年,湘雅医学院在第二轮全国双一流建设当中再次落选,在网上引起热议。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医学院各项学科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此外,湘雅医学院在近年来的全国医科院校排名中也有所下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中南大学医学已滑落至第11名,远不及当年辉煌。尽管在皮肤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等个别学科上仍能保持前列,但整体实力的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针对湘雅“拆分重组”,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那么,该如何看待中南大学的这一新举措呢?
业界分析认为,重组拆分对湘雅医学院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设立临床学系,湘雅医学院将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集中于重点学科和优势领域。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科竞争力,推动湘雅医学院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学系制改革将强化湘雅医学院的专业特色。通过设立多个临床学系,湘雅医学院将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科优势,形成独特的学科品牌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加入。
此外,重组拆分还将对湘雅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学系制改革,湘雅医学院将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附属医院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合作关系,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助力湘雅医学院在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贡献。
03
医学院新式拆分之路
事实上,“学院”这一称呼大家都十分熟悉,其实“学系”也并非新事物。在国内的医学类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率先推行“学系制”,陆续成立了神经外科学院、呼吸病学系等38个临床学系。借此,首医成功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临床学科教学科研体系,其临床医学学科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已跻身国内顶尖行列。
“临床学系”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临床医学学科的管理制度,而且首都医科大学的成功实践,已经充分验证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而从全国医学院发展趋势看,目前已有三所医学院走上了“新式拆分”之路。
2017年,齐鲁医学院率先改变,前几年正式从山东大学医学院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也随之调整,分别加上“齐鲁”二字,比如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齐鲁生殖医院等。
苏州医学院紧跟其后,2021年7月,苏州大学医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拆分”方式与齐鲁医学院一模一样,全面恢复原来苏州医学院模样,也因此升格为省教育厅、省卫健委、苏州市与苏州大学四方共建。现在的苏州医学院俨然是一所独立建制的省属高校。
此外,郑州大学医学院也正式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并与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合署办公,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两个牌子,既是效仿“北京协和”模式,也是效仿“名合实分”体制模式。
——
显然,医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资源争夺战。现在医学院校都在拼命发力,湘雅不进则退。那些传言湘雅要从中南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办学的,估计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有观点认为,学系制是在现有体制内能做的最大改变了,也许这就是湘雅的一条出路。
而在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倾向于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南大学的动作其实挺合时宜的。不过能不能借着这股东风把人事权、财政权真正攥在手里,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医学教育需要"弹性嵌套"的体制设计,既要获取综合大学的资源虹吸效应,又要保持临床、科研、教学的闭环自主权。
那么,在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湘雅医学院能否通过学系制重构管理体系开创了第三条道路?相信也是更多医学院正在关注的事。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